2018年是中民石材產業集團翻開篇章的第一年,這一年,我們不斷探索,持續奮進,收獲了社會各界的幫助與認可。今天,讓我們跟著石邦一起回顧2018的高光時刻。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不少人忙著做年終盤點,或是為即將開啟的新年許下宏圖偉業的大愿。
回首業已消逝、再難追溯的364天,石材圈里平淡無奇、無足輕重之事多如牛毛,玄妙莫測、令人難忘的時刻甚為罕見。但歷史向來是:一個行業,成千上萬人里才出現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閑暇的小時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帶領這個行業走向星光璀璨。
正如喬布斯用iPhone創造了新世界,馬云用阿里巴巴顛覆中國人的購物方式,以及40年前,改變深圳命運的那個圈。倘若行業出現這樣一個決定命運的歷史性時刻,這一時刻必將影響數十年乃至數百年。而在這個時刻誕生之前,必先是數個事件的不斷羅列與編織,方能成就這縱貫行業的巨大鏈條。
為此,《石邦》雜志試圖盤點和還原2018年那些星光閃耀的時刻,記錄在平素緩慢前進的石材行業中,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珍稀瞬間。可能這樣的時刻有點少,但正是這份難得才鑄就了它可能會誕生的偉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感受它的光芒是如何照亮行業漫長空寂的暗夜。
2018年2月1日,對于大多數石材人而言一切如常。然而就在這一天,有一場顛覆性的碰撞悄然發生。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中國民生銀行石材金融事業部首任總裁邱尚啟,以及王清安、劉良、楊加強、胡精沛、黃明經等石材行業代表性人物共聚廈門,醞釀籌備成立中民石材產業集團,并在深入探討之后留下合影,照片中的不少人紛紛在朋友圈發表感想,劉良附上的一句話更是表明了這一天會面的重要意義:“也許以后會證明今天是中國石材界非常重要的日子。”
如今,距離2月份那一場神秘的會面已經過去了10個月,隨著中民石材產業集團與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及多家石材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關系,中民石材“綜合服務商”計劃全面啟動,關于“中民石材是什么,做什么”的謎底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圍繞石材產業整體暴露的弊端和各環節存在的漏洞,從礦山開采、物流貿易、加工制造、銷售渠道和終端用戶等產業鏈環節,秉承著“用金融的思想做產業,圍繞產業布局做金融”的指導思想,中民石材創新提出了“產業+金融+科技=產融科技·FinInTech”商業模式,立足國內和全球,從產業源頭到應用端全產業鏈植入金融和科技力量,以金融資本深度對接產業,助力產業升級,讓金融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穩健發展的加速期。
作為深度依賴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的石材產業,長期以來都在呼喚一個全球性、創新型的整合者,運用金融和科技的力量整合產業。中民石材及其所提出的的“產融科技·FinInTech”模式在誕生之際便博得廣泛關注,并被賦予重大使命。如今曙光已現,接下來需要做的便是共同等待產業創新整合的覺醒時刻的到來。
“石材智能制造加工環節正式打通了!”
10月16日晚,鏈石科技內部群一片沸騰,喜悅彌漫在每個角落,掌聲、歡呼……一切可以外化的方式都無法準確傳達他們當時的心情,這是屬于他們的光輝時刻。在朋友圈,一個個鏈石人激動地寫下:“搞定收工,準備迎接新時代。”并附上衛仕S-500 plus智能橋切機加工過程中的實拍圖。
▲衛仕S-500plus智能橋切機 【鏈石007智能掃描儀】進行大板數字化掃描——【石材精靈】在線排版預裁切——【排單系統】指定機器發送裁切方案——【鏈石001智能橋切機】進行智能裁切加工,最終得出成品——【鏈石商城】進行線上銷售。這一整套石材智能制造加工流程是鏈石科技創立之日起就構思好的從掃描到設計裁切,再到鏈接互聯網新零售平臺進行銷售的全新石材生態閉環。而在10月16日被攻克的重要環節正是被衛仕S-500plus智能橋切機取代的手工部分。
從最初構思到線上生態系統打造,再到線下機臺正式開工,鏈石科技團隊花費了近2年時間。700多個日夜過去,方才鑄就這一豐碑。因此10月16日這一天顯得格外特殊,石材智能制造加工環節的打通賦予了這個日期非凡的意義,眾人皆知,石材傳統加工方式與智能制造之間的分水嶺將日益明朗。新東源石業的門庭若市說明了一切。
作為石材行業第一個智能制造基地,新東源石業從11月8日開放參觀之后,便吸引了政企媒體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短短幾天,就接待了一百多位來訪人士參觀體驗。據悉,截至目前,鏈石科技研發的智能設備已被20多家石材企業采用。當大板數字化、效果可視化、交易電商化成為現實,石代的變遷也在產生。
在鏈石科技創始人楊加強發布的一條小視頻中,鏈石智能制造的全流程被集中快速展現,楊加強將他定義為“一個重寫歷史的9.7秒。”這個歷史,正是中國石材行業的歷史。
廣州設計周開幕首日,劉良為石發聲
2018年11月27日,廣州設計周開幕當晚,以“回家”為主題的2018廣州設計周歡迎家宴&AXENT瑞士恩仕十周年慶祝晚宴暨紅棉中國設計獎(至尊獎)頒獎典禮同期舉行。作為合作伙伴之一,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登臺向到場的嘉賓、設計大咖們分享“五個關于”——“關于劉良”、“關于五號倉庫”、“關于英良”、“關于中國石材產業”、“關于夢想”。
在這次難得的集結設計行業大咖的盛宴上,劉良主動將自己一半的演講時間放在為石材行業證明和認知推廣上。他在臺上出示由中國石材協會、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大理石產品對人體無放射性危害的通告》,以據力爭,希望臺下數百位設計師正視石材,讓石材回歸到應有的地位。
這一幕充滿激情,也飽含辛酸。
長期以來,大理石的光彩被無中生有的輻射論掩蓋,消費者對它的態度總是若即若離。與終端市場缺乏有效溝通渠道的石材企業們將希望寄托于設計師群體,期待通過參加廣州設計周為產品推廣按下加速鍵。然而現實卻帶給他們更大的失望,因為在這個薈萃設計創意的高地,許多建筑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也沒能正確了解石材,甚至將這款源于自然的材料與瓷磚混為一談。
在設計師路線這條賽道上,石材企業們的起點相差無幾,因此態度上出現了難得的統一。當劉良在廣州設計周上為石發聲的事跡傳播開后,眾多知名石材企業領導者及高管團隊紛紛在朋友圈轉發活動現場圖片,為他賀彩。
這是石材被設計師正確認識的一個重要節點。劉良的演講如同整個行業心聲的聚集,通過他低沉渾厚的聲音在珠江琶醍散播開來,影響了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但正如諸多業內人士所期盼的,石材行業還需要更多的“劉良”出現,為石發聲從來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企業的事,而是整個行業的共同目標,只有石材知識被普及,行業更廣闊的市場才能被打開。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