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華胄,厚積數千載豐饒文化;浩浩神州,廣立數萬座神采奇碑”。我們游覽名勝古跡,甚至走在鄉間小路,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碑石,或高大雄偉,或含蓄古樸,靜靜的佇立在天地之間。
一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也是一部“碑刻文化”的發展史。從三皇五帝的推位讓國,到歷代帝王的文治武功,從文臣武將的卓著功勛,到賢達烈女的高尚德行,刻滿了千百年來大大小小的碑石,見證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堅韌的性格與厚重的文明。 碑石集雕刻、書法、文學、歷史于一體,融實用性、觀賞性、文獻性于一身,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周末年,當甲骨文消泯、金文衰微之際,古人便“以文勒石”,用刀筆賦予冰冷的石頭以藝術的生命和歷史的內涵,碑石開始成為文字的重要載體,到東漢時開始興盛,之后淌過唐宋的風雨,穿過明清的煙云,一直婉轉到盛世的今朝。2000多年來,它記錄著歷史滄桑的腳步,折射著文字嬗變的過程,承載著人類崇高的精神,展現著中國古代燦爛的書法藝術,最終形成獨特的碑石文化。 既為碑石,與石頭則密不可分。下面我們介紹下碑石主要使用的石材品類及特征。
常見的碑石主要使用青石、花崗巖及大理石,而石窟、摩崖石刻等則更多在砂巖上雕琢而成。
青石是極具美感與歷史感的碑石材料,是中國傳統碑石、石雕常用的石材之一。青石實際上是青色石料的泛稱,在種類上可進一步分為輝綠巖類青石及砂巖類青石。輝綠巖類青石為高檔青石,屬于火成巖,具有光澤度高、密度高、吸水率低、抗腐蝕等特點。各種歷久彌新的碑石大多屬于輝綠巖青石,但大規模的輝綠巖礦山較為稀缺,如福建、山西等地是傳統的輝綠巖青石產地。基于輝綠巖成礦的特點,其可開采儲量往往不大,歷史悠久的輝綠巖礦脈大多已經枯竭。當前頂級的輝綠巖青石市場售價可達每立方上萬元。砂巖類青石則是一種沉積巖,屬于碳酸鹽巖類,主要成分是CaO。砂巖類青石廣泛產于四川、山東等地。相比與輝綠巖類青石,砂巖青石的光度、吸水率、耐久度仍有不小的差距。
花崗石是巖漿巖在石材、石雕行業應用的統稱。花崗石因主要成分不同,其顏色構成也大有不同,主要可以分為白色、灰色、黃色和紅色等。白色花崗石是最常見的花崗巖,但其作為碑石,未免過于素雅,因此反倒較為少見。灰色因其肅穆,最常見于廟宇、殿堂等地。黃色和紅色花崗巖相對較為特殊,各有其獨特之處,如紅色旅游、紅色紀念館等處的紀念碑皆相對偏好紅色花崗石。
大理石則是較為名貴的石材。中國歷史上最名貴的碑石雕刻材料就當屬于漢白玉了。漢白玉的硬度及耐久度并不如花崗巖和輝綠巖,但其白潔通透、色澤亮麗,中國宮殿也大量使用漢白玉的材料。因此,漢白玉可稱得上建筑與雕刻中的“國石”。漢白玉碑石因其成礦條件,單體體積往往并不是很大,且若保管不善,其氧化、變色的程度也較為嚴重,但傳承下來的漢白玉碑石雕件大多已經可以作為文物來收藏。目前傳統的北京房山漢白玉礦山資源也已枯竭,國內現有的漢白玉大多是以四川雅安地區的東方白代替。
人類文明薪火相傳,自從發明文字以來,石材一直是文字記錄與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現代社會,隨著機械加工水平的提高與成本的降低,碑石的應用范圍與規模也達到了歷史的高峰。但石材的資源終究是有限的,部分名貴石材如漢白玉、輝綠巖青石的資源都已逐步枯竭,因此珍惜每一個礦山、每一顆石料,在保護好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每一個礦山的出材率與綜合利用率,是每一個石材人的使命與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