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石,擁有如同大理石般堅硬的質地,悠遠的歷史,迷人的花紋,它是未經變質的碳酸質碎屑沉積巖,天然環保,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生命之石”。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樓、盧浮宮外立面、美秀美術館等大型設計中均有萊姆石的使用,著名建筑師貝聿銘對這種材料有著非一般的鐘愛。本文將從一下四個方面介紹,什么是萊姆石。
01.什么是萊姆石
02.萊姆石的種類
03.萊姆石的特性
04.萊姆石的應用
01.
什么是萊姆石
萊姆石屬于天然石灰巖,由幾億年前海底下的巖屑、貝殼、珊瑚及其它海洋生物沖擊、融合,又歷經長期的地殼碰撞、擠壓而最終形成,有灰、灰白、灰黑、黃、淺紅、褐紅等色。萊姆石還享有另一個高貴的名字——“生命之石”。
萊姆石作為設計師喜歡的材料在建筑中被反復使用,更是歐洲宮廷御用石材,其由數十億年前大量貝殼類小動物的外殼化石所組成,由于沉積年限不同,經過地熱及地殼壓力的變化之后呈現出軟硬度不同的石材,它的美觀程度,紋理韻味,其他石材難以相比。
萊姆石稱得上是最有故事的石材,它含有大量的億萬年前的海底生物化石。在經歷滄海桑田之后,它們被永恒地定格在時間停止的那一剎那。現代工藝讓我們劈開歲月的巖層,讓它重現天日之下,將它帶入到室內室外的設計當中,在這鋼筋混凝土的人造世界中,帶來自然深邃的氣息。這種來源于生命的藝術亙古永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鍛造出最真實的藝術視覺。
02.
萊姆石的種類
萊姆石根據顏色可以大致分為:
白色萊姆石、灰色萊姆石、棕色萊姆石、米黃色萊姆石、黃色萊姆石
萊姆石根據表面紋理可以分為:
亞光面萊姆石、荔枝面萊姆石、拉絲面萊姆石
03.
萊姆石的特性
a.天然環保,無輻射
任何一塊天然石材,都是無輻射、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萊姆石是歷經幾億年的沉淀結晶才得以形成的材料,性能更加優越。
b.吸濕、隔熱
碳酸鈣的導熱系數僅為為0.05w/mk,導熱性極低,因而可間接調節周環境的溫度;濕度大時吸收多余的濕氣,干燥時候釋放出所吸收的濕氣,達到一個人體最佳溫濕度;吸音隔熱除潮是萊姆石最直觀的特性,促成一個冬暖夏涼的環境。
c.紋理色澤美觀
萊姆石紋理均勻,色澤溫和低調,極具質感,同時兼具花崗巖的硬度,常用于建筑外墻,是不可替代的經典,是歐洲宮廷御用的石材。自12世紀以來,成就了眾多藝術大師永恒經典的歷史建筑。
04.
萊姆石的應用
萊姆石用于室內設計,一般可以作為背景墻和墻面裝飾使用,效果自然富有質感。
▲內外之間 | 邸內設計
▲象外·界靜 | 近境制作唐忠漢
▲廈門中南九錦臺 | 水相設計&萬有引力設計
萊姆石在大型公裝設計項目中多被用于外墻裝飾,帶有歷史感的材質在大自然的洗禮下散發出更加優雅神秘的氣息。
a.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樓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辦公樓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區,使館由全球著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主導設計,并由其兩個兒子貝建中和貝理中全程負責。在貝老的設計中,大量的運用了萊姆石,又結合了中式建筑的神韻和精髓,又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演化和抽象,體現了貝氏建筑設計一貫的現代風格。
b.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由著名建筑師貝聿銘設計,位于日本京都市以東琵琶湖南面的信樂山深處、美秀自然保護區內,美麗如“香格里拉”“桃花源”。為了和群山秀美的自然景觀相協調,“美秀美術館”整座建筑80%造在地下……
博物館內部所用材料溫暖,大量采用了勃艮第地區萊姆石,并使展示品和藝術作品在最佳條件下保存。
萊姆石全鋪立面,屋頂則將與太和殿同等規格的重檐歇山頂進行演繹,既延續傳統文脈,勾勒出雅致而具有禮序的天際線,又增加了室內采光,提高了空間的舒適度。
c.法國LV旗艦店
哲學家亨利·列斐伏爾說:“城市空間的聚集本意是創造一種生活方式,即城市文化。” LV全球旗艦店的設計在新與舊之間尋找平衡,強烈的建筑感盡顯設計師新意,同時也顛覆了傳統精品零售店一成不變的布局。
設計師?Peter Marino 參照法國的歷史和工藝技術運用相關技術,同時精心融合新穎的時尚設計。透過玻璃、萊姆石、墻面工藝的運用,結合美麗的石材拼花地板,使各樓面均能微妙地呈現各自特色。
d.盧浮宮東立面
路易十四時代完成的盧浮宮東立面改造是古典主義建筑的典型例證。盧浮宮作為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筑之一,東立面重建以后的東立面長達172米,高28米,有中、左、右三個重點,三者之間為連接體,形成橫向五段;縱向則劃分為基座、柱廊和檐口三段,以中段雄偉的雙柱式大柱廊為主,材質上大量使用萊姆石,磅礴大氣的設計得以造就今日的歷史感和尊貴格調,成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建筑的代表作品。
e.勝利女神雕像背景墻
極富盛名的勝利女神雕像現存于盧浮宮,為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一。該雕像約創造于公元前190年,原為純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長期浸泡在愛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與海水的浸蝕,使得現有的雕像呈現出目前的歷史滄桑色。而勝利女神雕像身后的背景墻,則是由萊姆石堆砌而成。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在歷經時光沉淀、天然高貴的萊姆石的映襯下,更加凸顯這一雕塑杰作的歷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