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年前,漢謨拉比將他頒布的法典鐫刻在石碑上并放置于古巴比倫中心的公共場所,這部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至今廣為人知的一條法令是這樣的:“如果建筑師建造的房子倒塌了,并導致房屋主人死亡,那么建造房子的建筑師應該被處死?!?/span>
2009年6月27日清晨5時35分,上海閔行區梅隴鎮“蓮花河畔景苑”在建的13層樓倒塌。倒塌的7號樓整體向南傾倒,其整體結構基本沒有遭到破壞,甚至其中玻璃都完好無損,大樓底部的樁基完全段磊。網友戲稱為“樓脆脆”。
然而,此類建筑工程事故并非偶然:
2016年10月10日凌晨4時許,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雙嶼街道中央涂村中央街159號有4間民房倒塌,多人被埋,民房倒塌已造成22人死亡。
2010年1月31日,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合益路60號宜昌溢美置業有限公司大院內,樓房坍塌。
2013年5月20日,福州,福州市五一中路附近一幢正在裝修的樓房發生坍塌。
2014年11月15日,廣州白云區鐘落潭長腰嶺村馬池塘街億富路邊一在建的六層樓房發生毀滅性倒塌。
工程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未來和傳承,事關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為了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強化各方責任,進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總體水平,在近期國務院印發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指導意見的通知》(下統稱《意見》)推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革措施。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意見》賦予了建筑師兩項重大的權利
同時細則中數點要求對于石材行業變革具有重大的意義:
1: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建設單位應加強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和質量責任,不得違法違規發包工程。建設單位應切實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保證合理工期和造價。建立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制度,建設單位應主動公開工程竣工驗收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2:落實施工單位主體責任。施工單位應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崗位責任制度,設置質量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質量負責人,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行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將質量管理要求落實到每個項目和員工。建立質量責任標識制度,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實施舉牌驗收,加強施工記錄和驗收資料管理,實現質量責任可追溯。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不得轉包、違法分包工程。
3:改革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推行工程總承包,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在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責任。完善專業分包制度,大力發展專業承包企業。積極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專業化服務,創新工程監理制度,嚴格落實工程咨詢(投資)、勘察設計、監理、造價等領域職業資格人員的質量責任。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進建筑師負責制,依據雙方合同約定,賦予建筑師代表建設單位簽發指令和認可工程的權利,明確建筑師應承擔的責任。(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負責)
4: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完善招標人決策機制,進一步落實招標人自主權,在評標定標環節探索建立能夠更好滿足項目需求的制度機制。簡化招標投標程序,推行電子招標投標和異地遠程評標,嚴格評標專家管理。強化招標主體責任追溯,擴大信用信息在招標投標環節的規范應用。嚴厲打擊圍標、串標和虛假招標等違法行為,強化標后合同履約監管。
5: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建筑業技術創新及研發投入,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突破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開發應用。加大重大裝備和數字化、智能化工程建設裝備研發力度,全面提升工程備技術水平。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推廣工程建設數字化成果交付與應用,提升建筑業信息化水平。
建筑師終身負責制無疑將對建筑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石材產業也不例外。
1:石材行業的現狀亟待改善
一 信息共享屏障:舉個簡單例子,影響石材原材料品質的主要因素有:裂線、孔洞、風化、陰陽色、紋路變化、色膽色線、缺角,石材采購要靠專業點料師、采購員到專業市場層層把關,不僅成本費用高,而且費時又費力,暗箱操作、回扣返傭更是家常便飯,難以杜絕道德風險;在建筑師終身負責制及住建部對建筑業提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要求下,再靠傳統低效的線下人工采購模式,不信任的采購機制,將給石材業帶來更不確定的未來;
二、環節冗長:當前,由于石材的非標屬性,從業主招標、總包、裝飾分包、采購、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物流運輸、售后等環節由不同服務商提供,諸多環節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層層流轉,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沒有統一綜合管理平臺對逐層信息進行有效傳遞;前后數據信息的碎片化、不對稱,導致成本高、效率低,嚴重影響設計建筑師選購意愿。
2:面對建筑師負責制、EPC和BIM的推行,石材行業應如何應對?
一、提升工程集成能力:EPC模式下建筑師負責制將會對石材業成本結構進行重構,從設計、采購、礦山開采、加工、物流、裝配等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石材產業產生較大影響,這些政策和趨勢將加快推動石材產業工程集成數字化的交付與應用,提升石材產業工程集成能力。而建筑師團隊進行項目設計,更離不開綜合管理軟件的系統集成,而系統軟件的集成運用必然以網絡為載體,流程化數據為支撐,對產業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石材作為建筑行業的重要材料,信息數據化之路走得異常艱難;石材行業的信息化石材業急需建立起自己的產品質量認證、行業體系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石材數據信息平臺、專業的石材解決方案,讓建筑師對石材有更清晰、全面、專業的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緩。能讓建筑師對石材的應用從早期的“不得不用”到“少用(其他建筑材料的崛起)”再到“能不用就不用(可替代性強)”的惡性循環中,找到石材“易用好用”有充分的理由。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以“坐商”經營模式為主的石材人,靠傳統的信息差、時間差利益屏障即將破除。EPC模式下建筑師負責制將會對石材業供應結構從設計、采購、礦山、加工、物流、裝配等進行重塑,對石材產業產生巨大而不可預期影響,時不待我,石材業將掀起一場價值鏈重構的產業變革。
二、 科技賦能:科技賦能已是任何一個行業大勢所趨,BIM系統結合5G、人工能、大數據將會給建筑業產業帶來重大變革,包擴設計規劃,生產加工,裝配施工,后期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是建設工程行業智慧建造的智能手段,能為建筑業的未來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其中《細則》中招投標制度,根據BIM系統的數據化可視化優勢,將于BIM系統密不可分。
三、 企業觀念轉變:當然,從企業本身的角度來說,更多地還要從企業管理觀念轉變、組織架構、資源支持、機制保障、考核激勵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牢固樹立起轉型升級意識,把握技術前移、管理前置的指導原則,做好持續的實踐與探索。
“未來已來”,建筑師負責制引領下,將會推動建筑行業責權利的重新分配,責權利重構就是價值鏈的重構,這或許是石材行業發展的又一機會窗口。湛江遠東鋼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勝介紹了S-CAS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體系。提出鋼結構體系的標準化設計、智能化制造和便捷化安裝,要從源頭解決制造和安裝的瓶頸,成本大大降低。如果這個體系能實現,可以把鋼結構制造從1.0到4.0的技術突破,安裝工簡單的培訓就可以上崗。此項技術打造綠色節能的建筑,實現建筑業全過程工業化、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設計、制造為目標,以標準化設計技術為龍頭,結合現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鋼結構集成建筑體系從1.0到4.0的突破已在進行中,而當今的石材行業集成體系呢?
除單一的原材料外,石材產業集團可能同時要負擔起綜合石材采購商的責任,并進一步提供深化設計、生產加工、工程施工組織及監督等多種服務范疇,獨立完成“石材”在整體工程中應完成的角色與定位,提供綜合性服務。工程建設項目全壽命期的集成化管理,服務流程的可視化,建筑師負責制的主流模式,石材行業的業態升級,應是縮短交易環節,降低倉儲物流成本,走向高效直觀的產品化模式,而這些都是價值鏈重構必然整合的環節。
以不變應萬變終將被歷史所淘汰,
因為只有倒閉企業,沒有倒閉行業。
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