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大物博,文化多元,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片土地上,最先產生了著名的西亞兩河文明、東亞中華文明、南亞印度文明等幾大古文明,也留存了眾多宏偉的歷史建筑,其中有不少經典的石材建筑。
石頭的進化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而建筑是人類文明發展演變的最好見證。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在各大洲的土地上,在不同的文化中誕生了眾多偉大的石材建筑。亞洲,地大物博,文化多元,這片東方土地上的石材建筑也獨具一格。石材建筑在以中國、印度、柬埔寨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中獨樹一幟。
萬里長城
翻開中國建筑發展歷史書卷,石材建筑藝術充滿了傳奇的文化色彩。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長城修筑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長城在建材和結構上遵循“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采用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的結構。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現存的492個洞窟中,保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紇、西夏、元、清、民國等時期的石質壁畫45,000多平方米,以及歷代彩塑3390身等珍貴的文化遺產。莫高窟曾于1900年發現藏經洞,保存了4至11世紀的佛教經典、經濟文書、文學、科技、史地資料以及帛畫、紙畫、織染刺繡等文物五萬馀件。
圖片來源:匯圖網
柬埔寨吳哥窟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稱作柬埔寨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跡的重中之重,是柬埔寨一張亮麗的旅游名片。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印度泰姬陵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拉”,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主體建筑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62米。四周有四座高約41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35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杰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圖片來源:圖行天下
從萬里長城、莫高窟、吳哥窟到泰姬陵——古往今來,人類偉大的建筑都離不開石材的印記。石材建筑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傳承下來,與歷史、文化相輔相成,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建筑奇跡!
以上部分資料、圖片來源于網絡,內容由中民石材摘編分享。
中民石材產業集團是由中民投集團發起的專注于全球石材產業“產、投、融、專業團隊”四維一體的產業鏈整合及投資集團,創新提出“產業+金融+科技=產融科技·FinInTech”商業模式,以金融資本深度對接產業,助力產業升級。公司致力于打造一個匯聚全球礦山資源、政府資源、行業資源、金融與資本資源的整合平臺,努力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石材產業集團、石材產業基金,實現社會價值、企業價值與投資者價值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