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對2020年的各項成果做了公開,中國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外,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中民觀察,帶您了解這一年石材行業的新變化。
01 建材行業保持增長,建筑用石增速明顯
根據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的《2020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20年,建材行業生產保持增長,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與整個工業增速持平,略快于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營業收入5.6萬億元,同比增長0.1%;規模以上建筑用石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0.7%,增長幅度明顯大于建材行業。
上述數據表明,建材行業仍是重要的國家支柱產業,工業增加值和收入增長率仍然保持各行業領先水平。而建筑用石在收入增長率上大大跑贏建材行業,這說明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發展仍然是石材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02 礦山資源可持續開發,安全環保成就新業態
在“開創新業態 融入雙循環”的政策背景下,因地制宜進行保護性開發連片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的非金屬礦資源,發展非金屬礦深加工及礦物功能材料產業,發揮建材工業特點,推進產業精準扶貧,使得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逐步恢復。2020年,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
就石材而言,近年來的臨礦產業模式是滿足政府、社會、經濟發展等各方面訴求的最佳模式,它以綠色礦山為基礎、安全生產為前提、環保型循環經濟園區為核心,集聚行業力量,打造新型產業集群。中部麻城、北部蛟河、南部岑溪已形成國內三大區域綠色循環石材經濟產業園區。
(南部(岑溪)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開工及鳥瞰圖)
03 全球貿易流動性下降,剛需和性價比成為首選
中國石材協會發布的《2020年石材進出口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進口石材1260萬噸,同比下降10.6%,貨值同比下降12.3%;我國出口石材(不含25174900)870萬噸,同比下降12.6%,貨值同比增長14.9%。
受全球疫情影響,貿易流動性下降,2020年進口石材和出口石材數量均呈現下降,從數量上看,同比下降均超過10%,降幅同比上年有所擴大。從貨值上看,進口總金額下降幅度大于進口數量下降幅度,這與疫情影響下部分礦山降價銷售,及近年來規范海關報稅,進口價格逐步回歸本源雙重相關。
從進口的國別來看,印度、土耳其仍排在我國進口石材來源地前兩位,巴西、越南、葡萄牙尾隨其后成為主要進口國。從進口量分布來看,前十大石材進口國占石材進口總量的87.2%,其中前兩大進口國印度及土耳其進口量占比達56.9%,優勢材料的集中度愈發明顯。意大利等傳統發達國家的石材開采總量可能已經達到了頂峰,甚至正在下降;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仍在新增采石場,逐步取而代之。
巴西奢石因個性化、差異化越來越受到家裝設計的喜愛,進口量增加;越南哥倫比亞白、葡萄牙萊姆石等性價比高的材料則成為工程走量的主要材料。
(奢石家裝案例)
(萊姆石公裝案例)
04 國內供應能力持續抬升,產業集供提升效率
2020年,中國在全球疫情防控中表現優異,成為全球唯一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二季度開始,中國國內生產生活逐步回歸正常,而國外呈現一片停滯,國內礦產資源的規范化開采生產及產業集供能力的提升,加之供需關系及海運費用的抬升影響,出口出現了數量下降但貨值增長的情況,這表明中國對全球石材行業的供應能力持續抬升。
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作為國內花崗巖集供園區的典型代表,整體表現尤其亮眼。麻城石材已經占據了麻城市工業的半壁江山,成為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麻城被評為唯一的“全國石材產業集群示范城市”。全市石材產業總產值已經突破200億元,用電量突破12億千瓦時,稅收突破5億元,直接就業人數超過5萬人。
麻城石材產業將區位交通與資源優勢整合,實現了石材“從礦山端直接到終端”的高效集中供應,解決大型工程項目零散采購問題,最大程度發揮臨礦產業模式的優勢,從而在國內及國際市場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實景)
05資本抱團,金融與科技加碼賦能產業
近年來,大理石在建筑用材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石材行業長期停留在材料競爭,沒有形成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體系,互聯網化程度低、工程集成能力競爭力不足,導致以大理石為代表的終端需求呈下降趨勢。而巖板、陶瓷等人造產品的產品升級和市場營銷,成為部分天然石材的替代品,正在試圖侵蝕天然石材的市場份額。
2020年12月12日二十一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南安市人民政府、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海爾卡奧斯及中民石材共同發起并簽訂20億石材產業投資基金框架協議。該基金將致力于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項目投資,主要包括石材礦山、石材產業園開發、石材工業互聯網、石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項目孵化、投資與整合,助力石材產業尤其是南安石材產業的轉型升級。資本抱團趨勢已成為必然,同時產業基金的設立也激發了創投資本的廣泛興趣。2021年1月,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到中民石材參觀考察,將與中民石材、海爾卡奧斯共同謀劃產業基金,為石材行業進入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可能。
二十一屆水頭石博會石材產業投資基金簽約
2021年2月16日在福建泉州市召開的“民營經濟發展動員會”上總投資20億元的卡奧斯(南安)石材智慧產業園項目與南安市成功簽約,落地南安。該項目將由海爾卡奧斯、中民石材及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等多方聯合投資,全面植入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技術,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石材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南安打造首個石材行業“燈塔基地”。
(卡奧斯(南安)石材智慧產業園區俯瞰設計圖)
【展望2021】
中國,GDP破一百萬億,高鐵運營里程已達3.79萬公里居全球第一,5G基站已超過65萬個占全球一半。這頭東方的雄獅正逐步彎道超車,在世界格局中彰顯大國風范。
石材作為剛需產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發展繼續在建材行業中保持著高速增長。
●2021年全球石材貿易的格局或將繼續調整,剛需和性價比材料的市場優勢將越發明顯;
●國內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一體化供給,將繼續提升國內石材供應全球市場的能力,加大出口;
●臨礦產業模式的優勢顯現,將提升花崗巖市場的區域競爭力,未來“礦山-園區-終端”將實現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無縫連接;
●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對石材行業的介入,將開創石材交易新模式,天然石材屬性和行業迭代,將形成獨有的對抗其他建材的優勢;
●政府、社會、企業及金融資本的抱團,將加速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智慧礦山園區和石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落地。
石材行業,正乘風破浪,以不斷推陳出新的態度承接廣闊的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