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個新紀元時代來臨,我們本該在一片歡笑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而這個春節,我們卻在武漢疫情的恐慌中閉門謝客、人人自危。
2020年12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首例患者在湖北武漢被發現,隨后出現多名感染患者。
截至2月19日
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4279例
疑似病例5248例
死亡病例2007例
這場戰役中
我們看到了太多醫護人員和社會人士迎難而上,挺身而出
看到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幫扶和反面封鎖
驚訝于“雙黃連口服液”被瘋搶
憤慨于武漢紅十字會的管理亂象
很多專家學者從經濟、文化、政治、國際、民生等方面分析其影響
毫無疑問,此次疫情對經濟和民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都說苦難興邦我們堅信苦難終會過去,一切將向好而生
然而,此次危機對全社會而言不僅是一場考驗,更是一場洗禮和警醒
它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改變和思考?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專家已研究證實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來自于野生動物(蝙蝠)
這意味著這次疫情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是毫無底線“吃出來的”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再一次“跨入了同一條河流”
2003年,廣東爆發SARS病毒,短短幾個月時間,席卷全國,蔓延到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原因是野生動物果子貍被搬上了餐桌。一時間,民怨沸騰。有罵吃果子貍的人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的;有發誓再也不吃野生動物的,從今以后與動物好好相處的;有呼吁加強環境保護,給動物創造生存空間的。總之,那時候人們從恐慌與驚悸中回過神來,意識到了自然的威力與生命的可貴,也引發了人們對自然界平衡的思考,非典提升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意識,是劃時代的,也是付出了極大代價的。
17年過去了,我們的時代變得好像很強大。
我們迎來了互聯網的5G時代;
我們坐在家里,動動手就有人把飯菜送到門口;
高鐵速度甚至超過了飛機的起飛速度。
我們迎來了智能時代,機器人被投放到銀行、商場、機場等,我不用現金就可以出門,人類好像真的很厲害。
而當病毒席卷重來,我們,卻還是我們。
更可怕的是:
目前還有約160萬種未知的野外病毒存在,其中很可能存在致命性和傳播力更強的病毒,很多都沒有應對的藥物和疫苗。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那些將鯊魚、穿山甲、蝙蝠等搬上餐桌,用于表現自身獵新獵奇、炫富的食客們該醒醒了!
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1988年,霍爾姆斯.羅爾斯在《環境倫理學》中寫道:“除非(且直到)中國確立了某種環境倫理學,否則,世界上不會有地球倫理學,也不會有人類與地球家園的和諧相處;對此我深信不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這段話,表明了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以及對全球事務具有的決定性影響。在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景可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確實應當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在環境保護、自然和諧方面,中國仍然任重道遠。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高速發展期,其間,礦產作為國家極為重要的發展資源,開采程度越來越高,而礦產資源高速開發下,是礦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天然礦山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長期無需開采和利用下,部分優質資源面臨枯竭。據2017年全國礦產資源開發環境遙感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礦產資源開發占用土地面積約362萬公頃。其中,歷史遺留及責任人滅失230萬公頃,在建/生產礦山132萬公頃,存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層破壞、塌陷、地標破壞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部分礦區存在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遍地泥漿的現象,常形成“牛奶河”和“石粉山”。
2019年4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方案》;5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的函》、《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積極引導開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誠然,各級政府支持產業發展,但前提是產業發展是綠色的、環保、可持續的。“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應只是口號,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敬畏自然,一草一木皆生命
一位美國教師在中國某醫學院講過這么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的一個早晨,一位男士在海邊散步,注意到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
被困的小魚盡管在海邊,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然而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小魚就會干涸而死。
這位男士突然發現海邊有一個男孩不停地從淺水洼里撿起小魚,扔回大海,男士禁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回大海。
疫情之下,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恐懼、停止謾罵,認真審視自我,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通過此役,真正培養我們的國人擁有 “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這種情懷就是在乎沙灘上每一條小魚的生命的男孩所擁有的情懷。
一草一木皆生命,從愛每一個生命開始!
文章最后,筆者想以《大自然在說話》當中的《自然母親》節選作為結語,讓我們熱愛生命,擁抱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有人稱我為大自然
也有人,叫我大自然母親
我已經度過了四十五億年
是你們人類存在時間的兩萬兩千五百倍
我并不需要人類
人類卻離不開我
是的,你們的未來取決于我
如果我繁盛,你們也將繁盛
如果我衰敗,你們也會衰敗
甚至更糟
我已經存在了億萬年
我養育過比你們強大的多的物種
也曾讓比你們強大的多的物種
因饑餓而死亡
我的海洋,我的土地
我的河流,我的森林
它們都可以左右人類的存在
越來越多的人類啊
你們想怎樣度過每一天
在意我,或者忽略我
我并不在乎
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
不是我的
我是大自然
我隨時都在進化
而你們呢?
——《大自然在說話》自然母親篇節選